展列與書的私密回憶:日文二手書店寫樂堂

寫樂堂就像一個舊資料庫,替我們保管那些曾經愛過的、讀過的和用力記住過的。 端傳媒實習記者 曾曉渝 二手書店「寫樂堂」。攝:盧翊銘/端傳媒 外文書店在香港這個國際都市中的存在,為城市及它裏面的人添了趣味,提供了主流以外的選擇。除了英文書店,日文書店同樣也算是香港書店倒閉潮中的異數。我們發現英文書店近年漸漸消失,而日文不是國際語言、也不是香港官方語言,但日文書店多年來雖然部分有搬遷過,數目卻算相當穩定,維持在大約6間左右,不少更已營業10年以上,智源書局也快踏入第70個年頭,它們一直為居港日本人及日本文化愛好者提供方便。 「二手書店就像舊資料庫。來到書店,你卻可能會記得,這是你曾經看過的書,可能會再重新把它翻。」 這次我們到訪的寫樂堂二手書店,愛好日本文化的讀者們應該不會感到陌生,因為它是香港唯一售賣純二手日文書籍的書店,要找便宜的好書,你大概不會錯過它。經營二手書店不易,何況售賣純日文書籍?座落銅鑼灣鬧市中的它如何走過20年?讓我們從日文書店看城市環境跟日本出版文化,聽聽老闆作為店主、採購和日本文化愛好者的心聲。 因為捨不得,10年店長變老闆 我循着地圖下樓梯走到大廈地庫,首先看到的是外面包圍着書店的幾個木書架,每個木書架有5層,上面貼着料理、裁縫等等的標籤。進去日文書店內,看到的是一排很整齊地被放在書架上的五顏六色口袋小說(編注︰日本稱為文庫本),總是會覺得療癒。那是我對日文書店的第一印象。這家二手書店,也有大約6個書架預留了給口袋小說,有我最喜歡那些綠綠藍藍的書脊。但是漫畫跟雜誌是放在這書店前方的種類,讓客人第一眼就會看到。左方的書架是寫真,右方是漫畫,然後就是藏量最多的小說類。 我去的時候,剛好也有一個日本家庭,媽媽推着嬰兒車在逛,一邊看書一邊說着我聽不懂的日語,不知道他們在看什麼書呢?這邊的書大部分看起來都很新,以致我都會忘了這其實是一家二手書店。逛了一圈,我看到坐在門口附近的先生,那位就是書店老闆。我邀請他接受我們的訪問,他答應卻說道:「其實我這裏也沒有什麼可以分享的吧。」改天早上再到訪,裏頭仍是熟悉的格局。陳老闆就開始說起書店的起源。 「沒了我們,香港就真的沒有(主要售賣二手書的日文書店)了。」他留意到香港其他書店都是以出售新書為主,抱着不捨得的心情,6年前陳老闆在市道艱難之下接手了寫樂堂。寫樂堂原本是由日本人在約20年前所開,當時的日本老闆在日本也有經營二手書店,後來他打算離開香港也把書店結束,陳老闆就成了書店的第二位店主。「已經忘了為什麼會來打工,大概也許是對日文有興趣,然後從雜誌的介紹中知道吧。」他接手書店前,已經在書店擔任店長接近10年的時間。那時還沒有很流行日本風潮,只是因為日本人需求大才有市場。「那時香港大概有2、3萬日本人。當時在香港也沒有日本二手書店,所以我們很特別。就只有我們店。」 出書講動漫、迎福擺設?日本圖書種類獨特且裝幀精美 「日本圖書會有很多無聊的內容,例如有關人們拍照時的搞笑表情,或是荒謬的試卷答題紙,一個系列可以出數十本。」 「我什麼國家出版的書都看過了,但日本書的印刷、設計,甚至釘裝, 都是我所見過最美的。」陳老闆對日本出版書籍都有偏愛,但除了比較主觀的觀感,種類之多也是令他熱愛日本圖書的原因。「日本圖書會有很多無聊的內容,例如有關人們拍照時的搞笑表情,或是荒謬的試卷答題紙,一個系列可以出數十本。」他說更會有專門認真分析動漫的圖書,這都是中文書籍少見的類別。 我留意到有幾本書的擺放跟其他書不同。其他都是放得比較密密麻麻,只能看到書脊,而這些卻是封面向外,感覺是為推薦書籍所擺的陳設。我從封面上的漢字上知道它們有些是講台灣,也有講古物的。原來這都是陳先生從購入的書中特別挑選的,從裏面就能看到種類之特別。「我未必每本都有看過,但都會選出一些感覺有趣的。」 書架上除了有剛剛提到的台灣旅遊書,更會有一些關於日本名人的後代、陶器、照片與古物,甚至有講解日本迎福擺設的。上面很多都有可愛的插畫,像講日本迎福擺設的那本,上面就繪有一個穿和服的男生抱着金魚的插圖。「這些都未必會再有中譯版。如果懂日文,的確就可以看更多類型的書。」聽完之後,我都燃起重拾這語言的衝動,去開啟另一個世界。書店更設有一個書架是放最近一年的新書和店主覺得有趣的書,我在上面就找到有關前任中國領導人私生活的小書本。 提到日文書店最常見的口袋小說,陳老闆說日本圖書市場像其他國家的一樣,都會通常先出精裝版,大概港幣1、200元。出版數年後就會推出口袋版。「小小的,放在書架上就會很整齊。」書架上有湊佳苗的《告白》,也會有當紅作家如有川浩和角田光代的作品。即使出版社不一樣,但大部分口袋書的大小都一樣。 引用https://theinitium.com/article/20161013-culture-hkforeignlangbookstores-05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